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 安徽省地矿局 | 淮北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中文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建队70周年 - 我和325队
皖北晨曦中的地质荣光
——写在325地质队建队七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8.2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在皖北平原的晨曦中,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向那座静静矗立在湖畔的现代化庭院,院内那几株银杏树显得愈发笔直挺拔,宛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土地。这里,便是325地质队的驻地。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薪火相传,这支队伍从1955年走来,用坚实的脚步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刻下了深深的勘探印记,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地质赞歌。
       植根淮北大地,他们以钻机的铿锵为战鼓,以地质锤的坚定为誓言,在坚守中不断进取,在探索中勇攀高峰。回首往昔,那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是他们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好答卷:120万米的钻探进尺,如同一条条深入地心的“钢铁脉络”,在淮北地下构建起一幅幅立体而精准的矿产资源图谱,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工业食粮”勘探出了丰富的储备。探明26亿吨煤炭储量的勘探报告,它不仅是资源清单,更是325地质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1.27亿吨铁矿与2.22亿吨预测总量的探明,以及定远盐矿17亿吨的重大发现,则如同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不断拓展着江淮大地的资源潜力,彰显了地质工作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豪迈与担当。每一次钻头的突进,每一次岩芯的取出,每一次数据的分析,都凝聚着他们对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们曾踏遍千山万水,顶风冒雪,风餐露宿,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山河,用双眼洞察着大地的奥秘,将青春与热血融入了每一寸他们勘探过的土地。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进入新时代,325地质队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构建“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的涓涓细流深度融入地质找矿、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等核心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们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是队伍发展的灵魂与动力,只有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确保地质事业的航船行稳致远。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引领,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全队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这种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如同无形的磁场,将每一位325地质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攻坚克难,再创佳绩。正是这种内外兼修、德业并进的不懈追求,使得这支光荣的队伍在2025年荣获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的崇高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们长期以来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最佳肯定,是全队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325地质队综合实力和良好社会形象的生动体现。
       漫步于队史教育基地,那面庄严肃穆的浮雕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的一幅幅画面,从艰苦创业的初期到科技兴队的转型,从野外勘探的艰辛到荣誉加身的自豪,生动再现了325地质队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那不仅仅是历史的镌刻,更是一条清晰可见的精神脉络——那是“三光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精神的赓续,是“四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作风的传承,更是“第一钻”精神的序章与基石,它代表着开拓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魄力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这条奔流不息的精神脉络,激励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确保了这支地质事业的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始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与开拓创新的激情。
       皖北平原的晨曦依旧,湖畔庭院的银杏愈发葱茏。站在七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325地质队正以崭新的姿态,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将继续秉承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新时代地质精神,以“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为新的起点,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那矗立的银杏,是他们风骨的象征;那轰鸣的钻机,是他们前进的号角;那深邃的大地,是他们永恒的舞台。325地质队的故事,将在皖北平原的晨曦中,在江淮大地的脉搏里,继续延伸,熠熠生辉。(安工党支部  周迎春)
 
 
主办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   www.325dzd.com   2006-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安徽省淮北市古城东路53号    联系电话(TEL):   传真(FAX):
E-MAIL:   皖ICP备18015666号-2   公安备案号:340600020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