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和我的队
|
发布时间:2025.08.2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地质队老旧办公楼里,总有雨水在雨季时节淅淅沥沥从屋顶渗到走廊,办公室的潮气在图纸上晕开一片片水痕,像我们初来乍到时手足无措的印记。十年倏忽,如今窗外新办公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的光芒,窗明几净,仿佛映照着整个测绘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仪器、手绘草图,到如今智能设备和软件如臂使指;从书本知识单一贫瘠,到实践磨砺出理论与经验的丰满羽翼。这变迁背后,是我们与地质队一道,以汗水为墨,在天地之间刻下的共同刻度。
破旧老楼里,我们点起希望的灯火
那栋老楼,是时代苍老容颜上的一道深纹。墙面斑驳脱落,窗框朽蚀变形。然而这里却是我测绘生涯的起点,实习伊始,在测绘院中显得格外稚嫩的我,跟着老队员学习使用的全站仪,每每调平仪器时,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生怕微小的抖动影响了那根脆弱而精密的十字丝。夜晚,我常常伏在电脑前,屏息凝神地看地形草图,回顾白天老师傅我们知识。窗外,老楼静静矗立于夜色之中,与楼中点点灯光下埋首的我们相伴,灯下身影渐渐沉稳,如同在破旧土壤里慢慢扎下的根须。
外业的风霜雨雪,是测绘人必经的熔炉。我清晰记得,曾于严寒深冬在乾隆湖进行控制点测量,寒风如刀,裹挟着雪粒抽打在脸上,裸露的手指在操作冰冷的仪器旋钮时,很快便失去知觉,麻木刺痛。每一次读数,都伴随着牙齿的轻微打颤。刺骨的风中,队友递来裹着棉布的热水壶,暖意自掌心蔓延开来,那一刻仿佛冰封的血液重又涌动起来,那无声的关怀,是刺骨严寒中最坚实的依靠。酷暑的灌木丛,我们迎着扑面热浪艰难跋涉,队友们一手抓杂草树木,一手拿镰刀开路,汗水浸透了厚厚的工作服,紧紧贴在皮肤上,却依然盯紧仪器,一丝不苟地记录,蚊虫无孔不入地钻进衣领鞋袜,无止尽的汗水使我们的眼角阵阵刺痛,来不及擦干就眯着眼干。这些铭刻在身体记忆里的苦与暖,最终都沉淀为职业生命的底色,成为日后面对任何崎岖险阻时,内心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火——它照亮前路,也温暖征途。
新楼新器里,我们丈量时代的脚步
当气派的新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明亮的玻璃窗映照着蓝天,测绘院的装备库也迎来脱胎换骨般的更新。无人机测绘系统的到来是掀起技术革命关键,当那轻巧的“铁鸟”第一次在我们的操控下平稳升空,俯瞰大地,实时回传的高分辨率影像清晰得令人惊叹,山川河流、道路田畴,纤毫毕现,我们测绘院室内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内业处理方式也随之彻底改变,过去耗费数日甚至数周才能精细描绘出一幅地形图的繁重劳动,被强大的数字化成图软件所取代。数据处理、地形提取、三维建模、图幅整饰……一系列流程被高效的数字化成图软件取代。我们如同换上了全新翅膀,传统测绘的漫长周期被极大压缩,精度却跃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飞越的力量,正是时代洪流赋予我们地质测绘人丈量壮丽山河的全新标尺,让我们得以从更高的维度、更广的视野去理解、描绘我们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
风雨同行路,我们镌刻大地的忠诚
测绘者征途漫漫,没有孤胆英雄,唯有团队如磐石般坚实可靠,方能支撑我们跨越万水千山。记忆里一次在农村执行紧急任务,突遇暴风雪,寒风裹挟着雪片狠狠抽打着我们的脸庞。返回途中,运送精密仪器的车辆深陷泥泞,车轮徒劳地空转。天色渐暗,寒意刺骨。带队的队长一声令下:“抬!”没有犹豫,众人应声跳下车子,肩膀扛着、手臂抬着沉重的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在泥雪中艰难前行。风雪模糊了视线,却清晰传来队友们粗重的喘息和相互鼓励的喊声。当终于将仪器安然运抵,彼此相视而笑,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融化在笑容里——这无声的共济,胜过千言万语。
内业的灯火,常常通宵达旦。为赶制一批重要图件,整个测绘院办公室、绘图室、打印室连续数夜灯火通明。键盘密集的敲击声、鼠标清脆的点击声、打印机低沉的运转声,与同事们压低声音的讨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独特的“深夜交响”。疲惫悄然爬上每个人的眼角眉梢,长时间的凝视让双眼干涩发胀。困意袭来时,便有人默默为大家冲上浓茶;遇到棘手难题时,总有经验丰富的同事放下手头工作主动上前支援。当所有图件终于如期、精准无误地交付,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我们站在新办公楼明亮的窗前,望着晨曦中苏醒的城市,无人言语,却共同品尝着攻坚后的那份深沉而饱满的欣慰——大地无言,却以手中图幅的精确与完美默默回应着我们地质测绘人日日夜夜的坚守与赤诚。这灯火通明中的每一次协作,每一次无声的援手,都如磐石般加固着我们这个集体的根基。
刻度延伸处——根脉相连的成长
十年光阴,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成长轨迹,脚下的路从老楼的斑驳走廊延伸到敞亮的新大楼;手中的工具,从沾满汗渍的罗盘、直尺,演变为闪烁着科技光芒、轻巧高效的全站仪、GNSS接收机,以及翱翔天际的无人机。而那个曾经在老经纬仪前紧张得手心出汗,青涩的我们,在地质队这个熔炉般的集体里,在无数次外业的风霜洗礼与内业的灯火考验中,在队友们坚实的臂膀与温暖的扶持下,早已褪去青涩,淬炼出坚韧与沉稳,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肩负重任的技术骨干。那些严寒酷暑的烙印、通宵达旦的灯火、肩扛手抬的瞬间,都沉淀为测绘者生命的厚重底色,在时光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地质队,早已超越了一个工作单位的范畴,它是我们地质测绘人扎根的沃土,是滋养我们成长的血脉与根系。家属院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宿舍楼亮起的温暖灯光,同事间家人般的问候与关怀,无不诉说着一种归属。这十年,绝非仅仅是我个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单线旅程,它更是整个地质测绘集体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壮阔史诗。当个体的青春热情融入祖国山河的壮阔脉络,当个人的奋斗坐标汇入团队奋勇前进的磅礴轨迹,每一次对大地精微变化的捕捉,每一次对地质构造奥秘的揭示,都凝聚着我们地质测绘人对脚下这片广袤热土最深沉的敬意与无声的誓言——土地,永远不会辜负那些俯身贴近它、用心感知它、以智慧和汗水浇灌它的耕耘者。(测绘党支部石大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