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5队这个光荣的集体里,我们钻探分队,是与大地最“亲密”接触的一群人。轰鸣的钻机是我们的号角,高耸的钻塔是我们的旗帜,而那一管管带着地心温度的岩芯,是我们献给325队最深沉的答卷。这份“亲密”,浸透了汗水、油污,也融入了无与伦比的团队情谊和对队伍刻骨铭心的热爱。
第一次站在几十米高的钻塔下,仰望这钢铁巨兽在广袤山野间矗立,听着柴油机震耳欲聋的咆哮,感受着脚下大地传来的微微震颤,心中充满了敬畏与一丝忐忑。老师傅拍着我的肩膀,指着钻塔上迎风招展的325队队旗:“小子,这就是咱们钻探工的战场!打下去的每一寸进尺,取上来的每一段岩芯,都是咱给国家找矿立功的硬杠杠!”那一刻,油污与汗水的味道,混合着钢铁的气息,成为我对325队最初始、也最硬核的嗅觉记忆。我知道,我成了这支“钢铁洪流”中的一员。
钻探的苦,是浸透骨髓的。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握着冰冷的钻杆,手指冻得失去知觉;酷暑盛夏,钻塔下热浪蒸腾,汗水混杂着泥浆,工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层厚厚的盐霜。卡钻、埋钻、设备故障……每一个突发状况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极限考验。
但正是这艰苦卓绝的环境,淬炼出最纯粹、最深厚的战友情。忘不了那次深夜抢修泥浆泵,全班组的人顶着瓢泼大雨,在微弱的光线下,轮番上阵,满身泥水,没有一句怨言,只有互相鼓劲的吆喝。当泵体重新轰鸣起来,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大家相视大笑,那份同甘共苦的豪情,驱散了所有的寒冷与疲惫。忘不了老师傅在钻机操作台前,手把手教我如何根据返渣判断地层、如何精准控制压力,把他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在远离人烟的机台,我们就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一锅简单的面条,大家分着吃;一句暖心的问候,能消解无尽的疲惫。这份在泥浆和星光中凝结的情谊,是325队赋予我们钻探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在我们身上最生动的体现。
当钻机穿透目标层位,当一段段完整、清晰的岩芯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清洗、编号,那份喜悦无与伦比。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进尺数字的增加,更是325队地质成果最直接的实物见证。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沉甸甸的成果里,有我们钻探人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有我们手上磨出的老茧,有我们被油污浸染的工装。那取芯率、台月效率等指标在队里名列前茅的喜报,就是我们钻探分队献给325队最响亮的勋章!这份荣光,属于钻塔下并肩奋战的每一个兄弟,属于我们共同的名字——325队钻探人!
钻机轰鸣,是我听惯的乐章;柴油的味道,是我熟悉的乡愁。325队,对于我,是钻塔下那个小小的板房营地,是队友们黝黑脸庞上真诚的笑容,是技术攻关成功后大家的击掌相庆,是家中遇到困难时队里及时伸出的援手。这里,有严师,有益友,更有家的温暖。我的青春岁月,深深烙印在这片被钻塔丈量过的土地上。
无论机台迁移到哪里,那面印着“325地质队钻探分队”的旗帜永远迎风飘扬,那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深爱着这份与大地对话的事业,更深爱着赋予我这份事业、承载着我所有奋斗与情感的325队。钻塔作笔,大地为卷,我将继续用汗水与忠诚,在325队辉煌的篇章里,书写属于钻探人的坚定一行!情系钻塔,心归325!(钻探党支部 仇正梅)
|